聋哑儿童由于听力的丧失,行为活动会受到某种局限,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某种程度的损伤,加之来自周围环境发来的冷遇、歧视,甚至欺凌与侮辱,自尊心的挫伤,会加重他们自信心的丧失,产生一中负性心里,严重影响他们身心发展和缺陷的补偿,这种相互影响,往往会在他们身上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对聋哑儿童的教育,首要的问题就是恢复他们的自尊心,补偿他们的自信心。
五岁宝宝耳朵听力不好,现在佩戴了助听器,但孩子动不动爱哭,该怎样培养她的自信心?
建议先弄清小孩哭的原因,是声音过大听得不舒服还是佩戴耳模疼痛引起的,如机器或调试的问题可以回听力中心解决的,儿童的验配,建议到有儿童听力验配资质的听力机构。平时多于小孩沟通亲子互动,让小孩慢慢适应佩戴,聆听舒适自然降低抵触情绪。
一、让宝宝尝试成功,获得愉快的体验。
在语训教学中,让聋幼儿做一些经过努力就能成功的事。如:刚入学的聋幼儿学习拼音“a”和词语“爸爸”,由于拼音和词语“爸爸”比较好发音,音易读准,老师的表扬使聋幼儿自我感觉良好。又如,一些简单的动作表演手工、穿衣服比赛等,完成任务后给予表扬,使他们在成功中增强自信心。

二、相宝宝,并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
有些家长常常因孩子小又有残疾,而替他们做许多事情,这样孩子就会缺少责任感,凡事依靠别人,难以建立自信。
为此,教师应根据每个聋幼儿年龄的大小、能力的强弱,有意识地让聋幼儿承担一些日常生活事情,如年龄大的聋幼儿照顾年龄小的聋幼儿,负责打扫教室宿舍,年龄小的聋幼儿收拾自己的床铺、叠衣服、收拾玩具。让聋幼儿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从中获得自信,树立“我能做好”的信心。
三、善于利用宝宝的独特之处,放手培养,帮助他们学会竞争。
如聋幼儿对五颜六色的颜色特别感兴趣,由于聋幼儿的特殊原因,画画时注意力特别集中不易受外部环境干扰,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聋幼儿的这种特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如经常性地了解一些正常儿童所参加绘画比赛活动,挑选一些聋幼儿好的作品,去参加比赛,使幼儿知道优者胜、劣者败,帮助聋幼儿学习竞争。
四、教育宝宝向困难挑战,享受战胜困难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教师可以在聋幼儿成功时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提高学习难度,然后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如复习词语“青蛙”时,教师开始要求聋幼儿看图并说出青蛙一词的读音,幼儿读正确后教师给以肯定。再提问:“青蛙是怎样叫的?”教师播放青蛙叫声,聋幼儿听过后,能分辨,但是不会用词语表达。这时教师应继续播放青蛙叫声,并模仿“呱呱”的叫声,让聋幼儿看口听词后,可以回答老师的问题,从而享受到遇到困难战胜困难的喜悦感受。
宝宝也要加强自身的沟通能力
1、 多参与室外活动
a)家长应带领孩子多参加室外活动,除可增加沟通机会、在自然环境中丰富语言经验之余,亦可帮助他们扩阔社交圈子,发掘他们的潜质。
b) 家长或家长可在他们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社交上的困难,并且实时教导他们待人处事的应有技巧和态度。
2、 培养孩子与他人沟通的乐趣与自信心
对许多听觉受损儿童来说,要改善语言能力并非易事。但是,儿童自己要迈出与他人沟通的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建立自信心。孩子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与其他同年龄小孩的交往,要注意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正常的,是被接纳的。即使自己表达的信息可能不够清晰,但是其它人还是爱他们,接受他们,理解他们,。当孩子愿意多听多讲以后,表达能力自然就会提高。这是儿童助听器佩戴者改善沟通能力至关重要的一步。

3、训练孩子的社交与沟通技巧
1) 虽然孩子的发音并非非常准确,但若能提醒孩子说话时要态度友善、眼神专注、速度及音量恰当,别人会比较容易他们说话的意思,乐于与他们相处。
2) 听觉受损孩子比较难自然地掌握一些常用的社交技巧。家长可引导孩子掌握应有的社会行为及在不同处境的一般用语(如在小超市购买食物、在报亭使用电话)。
3) 家长亦可教授戴了助听器的儿童怎样更好沟通的社交技巧,例如:
a) 与人相处的礼貌;
b) 怎样表达情绪
c) 轮流作东
d) 怎样引发及维持对话
e) 怎样聆听与应对
f) 怎样邀请与婉拒
g) 怎样向别的孩子解释自己听不清的事实并配合等等。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