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人的听力会出现下降的状况。老年人听力下降不被老人年所重视。老年人耳聋拖延不治危害大,长期耳鸣、电视声音大却还是听不清,这些现象都可能是老年性耳聋的早期表现。80%的老人出现听力损伤后都没有加以干预,最终导致耳聋。因此,老人们及早干预治疗,保留残存听力,对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老人听力损失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1、缺乏沟通,倍感孤独
因听力下降在听广播、看电视时放声很响,噪声吵得四邻不安,家人烦恼;外出购物不方便;在外面和同龄老年人交流由于听力下降而难有效果;心理更易产生孤独。

2、多疑易怒,性格执拗
由于经常听不清旁人在讲什么,而患者本人并没意识到是听力原因导致,反而会认为旁人在背地里讲自己的坏话,会产生多疑、暴躁、孤僻、焦虑、忧郁等情绪,固执己见,不肯听人劝。

3、听力下降造成后天“语障”
老年听力损失高频损失严重,听觉的语言理解能力下降,能听到别人说话而听不懂语义,社会交往困难,加上肺活量减少,不愿多说话,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影响老人身心健康。
4、反应迟钝神经衰退需防范
老年性听力损失使声音信息接收量减少,废退的听功能使外界的各种信息减少。研究表明:老年性听力下降与脑萎缩、老年性痴呆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听力下降、听功能的废用,可能会加速神经萎缩、老年痴呆提前到来。
如果你出现了以下症状就要引起注意了:电视声音开得很大;听别人说话跟不上;有人按门铃或是电话响了也听不见。还有就是不愿承认自己听力有问题。专家表示,人们之所以不没太注意听力下降,是因为他们能找到别的方式来补偿,例如利用视觉功能。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大脑中支配听觉神经和视觉神经的部分相对独立,但是根据现在的理论,听觉神经和视觉神经从一开始就相互交流。也就是说,视觉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讲话人的含义和意图。改善技巧如果你听力减弱但又不想戴助听器,那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如果你与其他人在一起,最好自己坐在中间。背对着光,这样你可以看清别人的脸。请讲话的人面对着你,而且说话时不要用手掩住嘴。同时,你也可以学习看人口型听懂意思,即读唇法。
研究人员,在对600名年龄在36~90岁的男性和女性进行了长达12年的调查后发现,即使排除了年龄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患有轻微听力丧失的人与听力正常的人比,日后患痴呆症的可能性要高出两倍;对于那些患有中等听力丧失的人来说,这个数字会增加到三倍;而对于重度听力丧失的人,则高达五倍。调查一开始,所有被研究对象都进行了一次听力测试,且没有任何人有痴呆症。研究进行中,大概有9%的被研究对象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痴呆症。
千万要重视听力减弱症状。人们在听力出现问题后平均10年后才开始看医生。而且,只有40%患者佩戴助听器。因为许多人不愿意戴助听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