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听力残疾人约有2057万,居视力残疾、肢残、智残等五大残疾人群数量之首,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7%;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为80万人,每2000万新生儿中就有3万听力损害的婴儿诞生。
药物性耳聋是什么原因?
药物性耳聋是指在用药物的时候选择不当,很多药物对耳朵是有毒性的,比如最常见的氨基糖甙类的,像庆大霉素、链霉素等等。还有很多药也有一定的耳毒性,像大环内酯类的,也有耳毒性,尤其在儿童、婴幼儿时期。如果因为婴幼儿时期他的听神经发育还不是很成熟,这时候对有耳毒性的药物特别敏感。这时候如果用耳毒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往往有可能会导致药物性耳聋,药物性耳聋往往是很难逆转的。
大家都知道,有很多药物性耳聋儿童最终都需要通过人工耳蜗的植入来达到治愈的目的,往往药物很难起效。所以医生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在应用婴幼儿身上尽量避免使用那些有耳毒性的药物。
物性耳聋指的是使用某些药物治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耳聋,能够导致耳聋的药物包括:
1、氨基糖甙类抗菌素: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托布霉素、洁霉素等。
2、非氨基糖甙类抗菌素:
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卷曲霉素、春雷霉素、里杜霉素、巴龙霉素、尼泰霉素、多粘菌素B等。
3、水杨酸盐:
阿司匹林、非那西汀、APC、保泰松等。
4、利尿剂:
速尿、利尿酸、汞撒利等。
5、抗肿瘤药物:
顺铂、氮芥、博来霉素、氨甲嘌呤等。
6、中药:
乌头碱、重金属盐(汞、铅、砷等)。
7、其他:
奎宁、氯奎、心得安、肼笨达嗪、胰岛素、碘酒、洗必泰等。
有一些药物性耳聋患者常常伴有头疼、头晕、耳鸣等症状,患者一般情况下是在服用了一些有耳毒性的药物之后,刚开始的时候会引起听神经的损害,这就可能有头疼、头晕和耳鸣的症状。有时候耳朵里一直嗡嗡地响,一般都是双侧发生的。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及时的庭院耳毒性药物或者是采用一些治疗的措施,或许还能够康复。如果不及时的治疗或者是停止药物,这种症状还会加重。
注意事项:
药物性耳聋应注重预防,应严格掌握各种耳中毒药物的适应症,防止滥用。有家族中毒史的人应特别留意,忌用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对婴儿、老人、孕妇、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应忌用耳毒性药物。避免利尿剂、抗癌药与氨基糖甙类抗菌素联合使用。在应用耳毒性抗生素治病时,定期复查听力,一旦病情许可,应立即停药。
治疗的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在听力下降、耳聋发生以前,一般会有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在不得不用耳毒性药物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这类症状,要及时停用这些药物,及早去专业耳鼻喉科医院检查确诊,在耳鼻喉专家的指导下给以适当的治疗。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