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以后,父母都非常高兴。他们十分注意孩子长的像谁?五官好不好看?手脚大不大?……但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听力状况与早期语言状况。随着孩子长大,有的甚至到了3岁以后才被发现耳聋。例如孩子睡觉不怕吵,对大的声音如狗叫、关门没反应,此时才被发现耳聋。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已回忆不起来了。
我国有2亿多儿童,每年新生儿超过3万人筛查出现感音性耳聋。专家呼吁,更完善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于孕期检测,减少先天性耳聋孩子的出生率。
发现小孩耳聋了,该怎么办?
一旦发现儿童听力下降,不应迟疑观望,我们已经说过“贵人开口迟”的说法是错误的,等等看也是不对的,还有一些医生经新生儿听力筛查已经发现患儿存在听力障碍,但只告诉家长三个月或数月后复查,不作任何治疗处理。实际上治疗和干预得越早越好。我们的动物实验发现,动物致聋后第四天,脑干的听觉耳蜗核细胞面积就发生改变。文献也报道,即使很轻的传导性听力损失,也会影响患儿的学习、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临床我们也确实见到一些分泌性中耳炎传导性听力下降的儿童表情呆板,反应迟钝,不合群,学习精力不集中。文献报道在新生儿筛查时有听力障碍的儿童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传导因素引起的听力下降,如能及时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处理,去除这些因素,使患儿早日得到正常的必要的声刺激,对听觉器官和中枢的发育及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非常重要。一些国家提出以下目标:所有新生儿在三个月龄内完成听力筛查,如存在听力问题,应在六个月龄内开始介入治疗。
儿童耳聋分析原因最常见的是耵聍堵塞,分泌性中耳炎,也说突发性耳聋的。儿童听力下降需要耳鼻喉专科检查,如果是耵聍堵塞引起的,给予耵聍冲洗治疗后就可以恢复。如果是分泌性中耳炎电耳镜检查可以发现中耳腔有积水,这个时候我们还要做一个鼻镜检查了解有无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情况,因为五官都是相通的,鼻子问题可以引起中耳炎听力下降。如果耳道干净,鼓膜结构正常,需要做一个纯音听阈测听检查,声阻抗检查排除突发性耳聋可能。
因此,即使感音神经性聋也应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出生6个月内干预至好,越晚效果越差
如果确定孩子存在听力损失,就要及早采取行动,进行干预和治疗。“出生6个月内进行干预和治疗的,效果至好。时间越晚,效果越差。如果时间太晚,很可能就没办法了。”他介绍,目前治疗听力损失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佩戴助听器,二是安装人工耳蜗。
其中安装人工耳蜗效果好,只要及时安装,基本上都能彻底解决孩子的听力损失问题。但这个方法价格昂贵。据了解,不算手术等治疗费,仅仅是主流的一只人工耳蜗产品就需要几十万元,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很难承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收集孩子与耳病有关的史,如家族中有无耳聋遗传史,母亲妊娠期间及孩子出生后有无患传染病史或其他疾病历史,母亲和孩子有无应用耳毒性药物的历史,孩子出生时是否顺利、是否足月产等等。这些都将为医生对您孩子是否耳聋的诊断带来帮助,应当认真收集,如实向医生报告,千万不要把某些病史隐瞒或遗漏。
总之,只要家长与医生配合,注意观察孩子的听力状况,早期耳聋就可以被及时发现与正确诊断。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