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就是中耳发炎,是一种常见病。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
中耳炎原因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多的了解中耳炎常识,患者对自身病情也能掌握得更好。专家为我们讲述中耳炎原因:
一,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炎的产生原因较复杂。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产生中耳炎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因素。中耳是一个特殊的组织,咽鼓管是中耳与鼻部相连的唯一渠道,通过咽鼓管传输空气保持中耳与外界气压持平,但当咽鼓管出现功能障碍时,这一平衡就会被打破,空气无法进入中耳,中耳原有的空气会慢慢被粘膜吸收,形成负压,中耳炎也随之出现。如果细分的话,还可以探究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原因。那么,造成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原因有:小儿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鼻炎、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鼻窦炎等鼻腔鼻窦炎症;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也会带来咽鼓管功能障碍。
二,不良生活习惯。这也是带来中耳炎的一大诱因。像洗澡游泳时不小心脏水进入耳内;喂奶时姿势不正确,奶汁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感染;烟酒刺激;随便掏耳挖耳等。
三,药物也是造就中耳炎的一大因素。
中耳炎原因分析主要如上,防患于未然才是明智的,在生活中做好预防,可以避免中耳炎的出现。
中耳炎的正确预防方法:
方法一、从鼻孔喷入溶液。如果耳鸣,可用500毫升的温水加1茶匙盐及1茶匙甘油,配成溶液,然后装入喷鼻瓶中,喷人鼻孔直到此溶液由喉咙后面流下。如果耳朵痛,可以在遵从医师服用止痛片。
方法二、游泳时请戴耳塞。爱游泳的人不要因为怕患中耳炎就不下水,你可以戴上柔软的耳塞,并选择干净的游泳池,不要在肮脏的水域游泳。洗头发或洗澡时,也别忘了戴耳塞。如果你容易患中耳炎,则保持耳朵干燥是特别要紧的。
方法三、你若经常发生中耳炎或经常与水为伍,应记得在每次弄湿耳朵后,使用干燥剂。消毒酒精、白醋、矿物油都是很好的干燥剂。将头偏一边,使耳朵朝上。将耳朵向后上方拉,使耳道伸直。滴入数滴干燥剂,晃动头部,使酒精抵达耳道的底部,再将头偏向另一边,使酒精排出来。
方法四、吹干耳朵。每当你弄湿耳朵,不论是否有感染的迹象,应中耳炎的预防方法有哪些记得去除耳朵内的水分。将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让吹风机距离耳朵5-10厘米之远,向耳内吹。以暖风或冷风吹30秒。如此可以消除细菌及霉菌生长的温湿环境。
方法五、从鼻孔喷入溶液,如果耳鸣,可用500毫升的温水加1茶匙盐及1茶匙甘油,配成溶液,然后装入喷鼻瓶中,喷人鼻孔直到此溶液由喉咙后面流下。
方法六、勿经常清除耳垢,耳垢有若干用途,包括提供良性菌栖身处。这是耳内天然的防御措施,勿用棉花棒挖除。此外,被耳垢覆盖的耳道有防潮功效。
方法七、热敷。用一块清洁的毛巾热敷耳部,或用热敷垫,皆可缓解耳朵痛。也可使用抗生素及营养素,严重时,则需要开刀处理,并遵医嘱适当补充营养素。
中耳炎的注意事项:
1、中耳炎患者要静养,还要保持充分休息时间,儿童中耳炎患者睡觉时,应尽可能垫高头颈部,减少其充血肿胀,以免加重中耳炎症导致疼痛加剧。
2、伴有发烧症状的患者,保持充足的水分,因为发烧会使体热散失而致脱水,使孩子更虚弱,抵抗力更差,影响其复原。尽量多喝水,也可选用果汁、蜜水、牛奶等溶液。
3、哺乳中的孩子,应避免平躺着喝奶,因为婴儿的咽鼓管短、宽且平,躺着喝奶有时会倒溢入中耳腔,而将鼻咽部的病原菌带入。
4、保持乐观、冷静的心态,和感冒一样,中耳炎是一种很普通的疾病,有它的自然病程。在接受适当的治疗后,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患者不用过于担心。
5、耳痛、发烧等表面症状的短暂缓解并不表示中耳炎已经痊愈,患者不要掉以轻心,应继续追踪诊治所遗留下来的积液问题。
6、随时注意患儿全身状况。在治疗照顾下,两三天内,炎症都会被有效控制。如情况未改善,反而更恶化,有嗜睡、颈僵硬现象,则可能已有并发症,应立即告知医生。
温馨提示:中耳炎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很大,平时生活中应该多加注意。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是预防中耳炎发生的重要措施,有些家长喜欢为孩子掏耳朵,所用工具不但未经消毒,还十分尖锐锋利,容易刺破皮肤和耳膜,从而导致中耳炎。如果您一旦被确诊患有中耳炎,请立即就医,以免对您造成更大的困扰。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