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的老人很多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叫吃饭,隔壁楼都听得一清二楚,而老人依旧坐在原处纹丝不动;爱打岔,但说的都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话,让人莫名其妙……这些都是老年性耳聋的表现,患者需要提高警惕。
耳聋为何易导致老年痴呆
耳聋分为三类:一是感音神经性聋,大多是由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二是传导性聋,主要是由于耳的传音机构病变所引起;混合性聋;三是前两种耳聋的综合。而老年性耳聋主要属于感音神经性聋。
从生理上讲,听力衰退不仅是老人接受外界信息能力变弱,还会导致老年人语言障碍。长期语言障碍可能导致大脑某个特定区域功能失灵。记忆力开始明显下降,最终导致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因此,老年人在防止耳背的同时,
助听器可保残存听力
老年人听力不好,要及时佩戴助听器,不然听力会越来越差甚至导致耳聋。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衰老,耳蜗毛细胞萎缩,听力中枢机能的退化等,使听力下降,甚至耳聋,所以不少老人总在抱怨“听得见却听不清”。然而,佩戴助听器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使听到的声音清晰响亮,同时减缓听力系统衰老的进程。黄斌先生提醒子女及老人,听力不好要及时佩戴助听器,以免听力越来越差。
案例:
今年72岁的李大爷,近来很是困惑。每次旁人和他说话,他明明是听见了,但是却怎么也弄不明白他们的意思。李大爷与他的女儿很是担心,是不是脑子出现了问题,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忧心忡忡的家人带着李大爷来到了佳学基因解码中心,想弄清是患上了什么疾病?
基因解码的专家为李大爷做了详细全面的致病基因鉴定基因解码,得出了结论。原来,李大爷这种“只闻其声,不得其意”的现象,是老年性耳聋引起的。
基因解码专家介绍,老年性耳聋,往往一开始是高频听力下降,主要表现为对门铃声、电话铃声等高频声音不敏感;之后会逐渐引起中、低频听力下降。有的患者的分辨能力也会下降,也就是能听到别人讲话,但分辨十分困难,也就会出现像李大爷这种现象。
整理出来的一些保护耳朵的方法,也希望大家能够多多爱护自己的耳朵~
1、避免各种噪音。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容易导致听力老化。如果营造一个较为安静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就能减少噪音对听力的不良影响。
2、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情绪波动过大可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的痉挛、收缩,造成内耳听血管血流的严重减慢,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使内耳听神经缺氧,导致突发性耳聋。
3、避免乱挖耳朵。平时不要随便用不洁的小木棒、发夹等挖耳止痒,以防损伤耳道深处的鼓膜,引起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4、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及其衍生物等,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儿童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必须用时,需选择无耳毒性的抗生素,药物剂量宜小,疗程宜短,尽量不要静脉给药,同时应避免几种耳毒性药物的联合使用。
5、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日常生活中,药保护耳内鼓膜不受气压的刺激而发生外伤性耳聋,如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同时在下水之前可用浸有消毒凡士林油膏的棉花塞住外耳道口,防止污水浸入耳内;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等。
6、少吃高脂肪食物。血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造成血管壁的粥样硬化,血管硬化使得内耳血液供应减少,听觉器官营养不良,导致听力减退或发生耳聋。多食蔬菜及水果,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E,改善末梢血管流量,对内耳听觉器官有保护效果。
7、积极医治感冒。感冒能影响耳咽管(从咽部到中耳腔的管道)的通气程度,并时常伴有急性鼻炎,用力不当擤鼻涕会使鼻涕中的病菌不小心进入中耳腔,容易引起中耳化脓感染,影响听力,所以患了感冒要尽快医治。
8、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高音量的音频声会对听觉器官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所以当使用耳机听音乐时,务必将分贝控制在85以下,且每听30分钟便应让耳朵休息5—10分钟。
老年性耳聋的发生,与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听力与所处环境、受损伤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耳聋并非老年人的必然表现。近年青壮年的突发性耳聋等也受到了许多年轻白领的重视。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