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听力健康问题,就像30年前一些人意识到自己的口腔健康一样。
听力下降在中国老年人群体中非常普遍,而造成听损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一般情况下,由于老人自身听觉器官的自然衰老,噪声接触的逐步积累,遗传因素作祟等原因,有些老人不但听不清部分声音,还不理解和分辨交流中的言语,这在儿孙绕膝的家庭中显得尤为尴尬。
然而,大多数老人由于健康意识不足,对听力健康了解不够,认为听不到不是要紧的事,面对助听器价额,心理等压力,很多人都选择无视听力损失。一些老人在听损后与他人沟通不畅,在心理压力下孤僻感增强,社交能力随之下降,但并未意识到是听力问题,只认为是自己年龄大了,不中用了。
由于中国固有颐养天年的传统,老人对晚年生活的质量往往存在“凑合活着”的心态,最终导致晚年生活质量下降。
所以,作为子女及亲属,不能让老人养成听不清的习惯。
小百科:老人变得越来越孤僻也可能是听力下降惹的祸
因此,当老年人出现下面半数以上现象时,可能有轻度或轻度以上的听力障碍,应积极就诊。
●常觉得别人喃喃说话,口齿不清。
●常要求别人重复说话。
●常感到小孩和女性说话特别难听清楚。
●常听见别人说话,但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常因听觉不灵而避免出席社交场合。
●常把电视或收音机的音量调得特大。
●在郊外常听不到小鸟的叫声。
●常听不到别人从背后叫。
●常忽略电话铃声或门铃声。
一旦诊断明确,应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及时、规范、系统的治疗。经过治疗后,如果听力仍难以恢复,则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选配助听器,并早期开展语言训练,把听力障碍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