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耳聋是一种最常见的听力疾病,据研究调查显示,在我国65岁及65岁以上超过1/3的人有听力下降的症状;75岁及75岁以上的人口中1/2的老人正在被听力损失困扰。很多子女不想父母因听损无法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非常积极的帮老人选购助听器。但是老人收到助听器后却反应平平,甚至戴一次两次就扔进抽屉吃灰了。
老人刚配的助听器,抱怨声音挺大但听不清,是怎么回事?
大部分的老人属于神经性的听力损失,这类患者声音传递的通路没有问题,只是在感知,分析声音时出现问题。我们听清楚对方语言,首先要保证听见声音,即响度合适,其次需要结合佩戴者自身的言语分辨能力,助听器佩戴以后声音大小充足,但是大脑不能正确分析收集到的语言信号,或者不完全收集,处理。这样就造成打岔,听不清的现象。所以保护言语分辨率至关重要。助听器效果和老人的言语分辨率有关。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提高听力损失的言语可懂度呢?
1.助听器是补偿声音的,听懂声音还是要靠自己大脑的配合。
2.一旦发现有听力损失,尽快佩戴助听器,把丢失的频段尽快补上。
3.佩戴助听器后,声音不要放的过大或过小,这样反而听不清楚。要适中,要舒适。
4.佩戴助听器后,与别人聊天时,要求与你聊天人的语速慢点,给大脑有一个反应的过程。
5.最好让家人给你每天念20分钟的报纸,听完后进行叙述,直到叙述正确为止,一定要坚持。
6.最重要的一点,一些有损失的人,因与别人沟通不畅,造成自闭,不爱说话。戴上助听器,要多与人沟通,可有效的提高言语识别。
助听器属于二类医疗器械,帮助听声音沟通交流的辅助设备,再好再贵的设备也只是辅助,而不能取代 更不能治疗,选配戴助听器都要有合理的期望值,耳朵听力初期是否健康 是需要定期复查及时关注和及时治疗的,耳朵听力受损治不好的情况下,是需要及时干预的,耳朵听神经由于听力下降,长时间得不到声音的刺激,时间拖长了,会影响到整个听觉功能,又错过了助听器的最佳干预时期,言语分辨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听觉功能会慢慢退化,时间长了即便戴上助听器也是会直接影响到助听器的效果,助听器的实际效果是建立在原有的听力基础之上的,配的及时,干预的越早,效果才会好,才能听得清,言语分辨率才能被保护起来。
选配助听器并不像我们视力下降,配眼镜后立竿见影能看的很清晰,老人抱怨声音大但听不清,这要结合老人的听损时间长短,听损程度,听损性质来看,如果说老人几十年听力下降没配助听器,现在才初次佩戴,很多声音在几十年间是听不到的,当这些声音重新被听到,大脑需要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另外,老人言语识别率如何?建议与配机的验配师密切沟通,为老人制定康复计划,督促老人坚持佩戴,坚持多听声音多交流。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