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外耳道炎相信很多人都是了解的,这是我们外耳道部位出现的疾病,这和一下人喜欢掏耳朵等一些不良习惯是有很多的关系的。在外耳道损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刺激、外耳道潮湿等情况下,外耳道皮肤局部抵抗力降低,细菌会乘虚而入,形成外耳道炎。急性期的病人会感觉耳部有灼热感、奇痒难忍和轻微疼痛,咀嚼时疼痛加重。
什么原因引发了慢性外耳道炎?
什么原因引发了慢性外耳道炎?慢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和皮下肤组织的慢性或复发性炎症。慢性外耳道炎有耳部不适和痒感,常有少量分泌物,危害是很大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发了慢性外耳道炎?下面为大家介绍具体的引发原因。
一、急性外耳道炎治疗不彻底或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很多人在平日里很容易忽视对耳朵的保护,往往会因为一些不良的习惯,导致此类疾病的发生。比如说挖耳、异物损伤、药物刺激等。
二、湿疹、皮脂溢、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可以诱发慢性外耳道炎。此外,遗传素质、环境因素、局部外伤、细菌或霉菌感染等均可为发病的诱因。
外耳道炎的临床表现为:
1. 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 发病初期耳内有灼热感,随病情发展,耳内肿胀,且疼痛逐渐加剧,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初期是稀薄的分泌物,逐渐变稠成脓性。 检查:有耳屏压痛和耳廓牵引痛;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潮湿,有时可见小脓疱;外耳道内有分泌物;如病情严重,耳廓周围可水肿,而周围淋巴结肿胀或压痛。
2. 慢性外耳道炎常使患者感耳痒不适,有少量分泌物流出。检查:外耳道皮肤多增厚,脱屑,或有痂皮附着,撕脱后外耳道皮肤呈渗血状。可有少量粘稠的分泌物,或有白色豆渣状分泌物堆积在外耳道深部。
得了外耳道炎该怎么办?
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去专业的医院接受专业治疗,避免走上治疗外耳道炎疾病的误区。
外耳道炎的治疗方法中最为常见的也是最传统的治疗方法便是药物治疗,而且治疗外耳道炎的药物疗法一般主要通过抗菌、排脓、消肿以达到缩小穿孔的目的,但是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实现穿孔的愈合,并且难以高效治疗外耳炎,极易复发。
另外,外耳道炎的治疗方法也可以通过鼓膜修补术来进行控制病情的发展,而且这种治疗方法是一种适用于骨疡型外耳炎、胆脂瘤型外耳炎的传统治疗方法,一般是将乳突、鼓窦和鼓室内病变三者与外耳道相通,形成一个覆盖上皮的空腔,以达到清除乳突、鼓窦、鼓室和咽鼓管鼓口病变组织,停止流脓、获得干耳的目的。缺点是虽可治愈部分外耳炎,但无法达到清除病灶的目的,有复发可能。
总之,对于外耳道炎的治疗方法希望人们多加认识,外耳道炎患者要根据自己的病情来进行医治,当然,日常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辅助治疗疾病,让患者朋友们更早的拥有健康。
专家提醒,耳道炎症疾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都是要清洁耳道。仔细清除外耳道内的脱屑、耵聍和炎性分泌物。
外耳道炎的危害是:
1、反复外耳炎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使听力进一步下降。如不适当用药,另可引起内耳神经功能下降,导致更难医治。
2、中耳反复发炎可导致骨疡型或胆脂瘤型外耳炎,骨头受侵蚀时有可能导致面神经瘫、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外耳道炎给患者带去的危害是很多的,所以面对外耳道炎疾病,患者一定要谨慎对待,及早治疗,避免伤害到患者的身体,另外,吃一些对病情有帮助的食物也是很重要的。

延伸阅读:
由于外耳道皮肤比较嫩,并且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如果采耳时用力不当,则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如果采耳时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者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