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孩子的情绪处于乐观、自信、开朗和豁达的时候,他就会主动的去记忆当前所发生的一切事物,进而将这些事物储存在大脑当中。那么当这些事物再次重现时,理解这些事物就变得容易一些了。如:孩子高兴地在大笑,此时给他看一张“笑”的图片,并结合手势语告诉他这是“笑”,到下一次当他看到这张图片时,会很自然地笑出来或做“笑”这个动作,再过渡到对“笑”这个词的表达。
欧仕达助听器专家说:情绪的发展一直存在于听障孩子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当善于激发和诱导孩子的积极情绪,让积极的情绪贯穿于听障儿童的整个语言过程,成为其学习语言的动力。
影响听障儿童情绪理解的因素
1.父母的听力状况会显著影响听障儿童的情绪理解水平。
研究发现,听力障碍儿童的外部情绪理解、内部情绪理解水平均低于普通儿童。听障儿童的情绪理解水平除了受年龄和性别两个变量影响外,父母的听力状况也会显著影响听障儿童的情绪理解水平。因此,父母的听力状况是影响听障儿童情绪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
2.客观的知觉缺陷。
对情绪的理解需要一定的知觉能力作为基础,听障儿童最大的知觉缺陷就是听力损失。由于听力损失,他们无法在交往过程中及时而准确地获得交往对象传递的信息,把握交往对象表现出的深层次意义。本研究发现,因为听力受损,听障儿童对面部表情的理解能力较差,从而影响了听障儿童对于外部情绪的理解能力,而理解外部情绪是理解内部情绪的基础。因此,听觉缺陷是导致听障儿童的情绪理解水平低于普通儿童重要原因之一。
3.低下的语言能力。
由于听力障碍,导致听障儿童语言发展迟滞,而已有研究表明情绪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语言对情绪理解产生重要影响,因为语言是表征的工具,情绪是语言表征的对象,儿童的语言能力越高,就越能有力地表征情绪,从而更好地理解情绪;再者,语言是社会沟通的工具,具有较强的语言理解能力的儿童可以更自如地与他人交流,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谈话对象。这样语言能力较好的儿童就会获得更多的发展语言能力的机会,因而逐渐学会了更有效的表征情绪状态在内的各种心理状态,如此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听障儿童的语言障碍使他们难以掌握有关情绪的词汇、理解情绪词汇的意义并恰当地运用,造成听障儿童情绪体验较低,难以掌握充足的情绪社会知识,不能很好地推测交往对象的情绪状态,进而调整自己对情绪的反应,因此在情绪交往中处于劣势地位,这又使它们在交往中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消极情绪,而总是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样子,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听障儿童对消极情绪的隐藏能力高于对积极情绪的隐藏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