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特殊学校的老师教孩子们如何变动口形,根据气流冲动声带的大小等方法教学生模仿发音。这是9月25日学生们在进行说话练习。
今天是国际聋人节。据了解,我国听力障碍人数位于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之首。记者从市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听力中心了解到,目前在市中心人民医院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不通过率达到千分之十,我市相当一部分父母不注重新生儿听力筛查。医生介绍,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尽早进行干预康复训练,听障儿童就越有可能融入正常生活。
1岁女孩听力筛查后确诊有听力障碍
陈先生的女儿今年2岁多。一年前,陈先生带着女儿到市中心人民医院进行听力筛查,发现女儿的听力筛查没有通过。后到广州确诊,被诊断为有听力障碍。听到这个消息,陈先生一家十分震惊。为了让女儿能够得到康复训练,达到普通孩子的说话水平,陈先生的妻子辞去了工作,将女儿送到佛山市一家康复中心,陪伴女儿进行全过程的康复训练。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陈先生的女儿现在已经能够说话了。
筛查若没通过,最好在半岁前确诊
新生儿听力筛查什么时候确诊最好?市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听力中心副主任黄威表示,新生儿最好在出生后24小时至一周进行第一次听力筛查。如果筛查没有通过,到出生后第42天进行复诊。如果还没有通过,就要在半岁之前对新生儿进行确诊。黄威介绍说,因为新生儿听力障碍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新生儿有听力障碍的话,会直接导致新生儿语言、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对儿童的成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不进行听力筛查,50%以上的先天性听力损失儿童不能在早期发现。
黄威说,新生儿发育早期,脑听神经具有可塑性,听觉、语言能力开发得越早,可塑性就越强。而新生儿早期确诊后就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干预,如语声放大、药物、手术、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和语言康复训练,让孩子能够接受到一部分声音、学会说话,能够进入普通学校,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和学习。目前我市虽有医院能进行听力筛查,但没有确诊听力障碍的仪器。
与家长交谈是听障儿童康复关键
据了解,市康复中心聋儿康复训练部目前有37名1岁至7岁的听障儿童在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发音、听觉和语言训练后,让听障儿童能够与健康人用语言进行简单的交流,继而能上普通的幼儿园和小学,进行随班就读。该部老师高丹介绍说,7岁之前是听障儿童康复训练的关键阶段。除了传导性耳聋可以通过医疗手段治疗外,其他的听力损失是永久性的,不可治疗,只能让听障儿童戴助听器,做康复训练,培养其语言能力。
“现在听障儿童的家长有一个误区,认为把孩子交到康复部门就行了。其实,在康复训练中,家长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家长每天能注重与听障儿童进行语言交谈,平时注意发音训练,为听障儿童创造一个语言环境,听障儿童就更快能接近健康孩子的语言水平。”高丹说。来源:惠州日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