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 余晓洁)在我国8300多万残疾人中,听力语言残疾者有2057万,学龄前听力残疾儿童近20万,其中超过一半的聋儿家庭没有充足的经济条件使孩子得到有效的早期治疗。
记者是12日从中国残联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主办的“纪念国际残疾人日•集善嘉年华北京2009”启动仪式上获得这一消息的。
听力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汤小泉在采访中告诉记者,0至6岁是聋儿最佳的康复期,越早治疗越好。轻度听力残疾儿童通过装配助听器、重度听力残疾儿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并在特定教学环境进行1至3年语言康复训练,就能走出无声世界,进入普通中小学校,融入正常社会生活。
记者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聋儿活动室看到,24个4岁的中班孩子借助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班上的宋朝和宋晖双胞胎兄弟已经能比较清晰地数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
“我国现有学龄前听力残疾儿童近20万名,且每年约有2.3万新增患儿。听力残疾儿童的治疗费用较高,只有不到40%的家庭有条件接受系统治疗。约有5万名偏远地区的患儿亟待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帮助他们进行‘抢救性’治疗。”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任 胡向阳说。
据悉,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正发起“集善嘉年华北京2009――帮助贫困聋儿走出无声世界”大型公益活动和“集善工程――助听行动”公益活动。目前已募集2亿多元善款,用于1200名重度聋儿植入人工耳蜗,为1200名轻度聋儿装配助听器。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