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睡觉是,经常是前一秒还咯咯地笑出声,后一秒就开始哇哇哭地流眼泪。于是,就有妈妈担心地问“孩子怎么了,是被吓到了么?”
新生婴儿做梦时哭时笑,是不是听力没有问题?
新生婴儿做梦时哭时笑跟听力无关,是本能反应。

怎么判断婴儿听力是否正常?
婴儿出生3-5天即在住院期间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对于出生42天内的婴儿,初筛没“通过”,或初筛“可疑”,甚至初筛已经“ 通过”,都属于听力损失高危儿,需要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听力筛查,来帮助判断孩子听力情况。随着婴儿的不断发育,听力也会逐步发育完善。平时生活中不同月龄的孩子对声音的反应也有不同,例如生后1个月的宝宝会对突然的刺激给予反射。生后2个月,受到较大的声音刺激,可出现惊跳、睁眼、手足抖动。生后3个月,声音可使宝宝转头或转动眼球。生后4个月,呼唤名字会转动头部寻找,对妈妈的声音很敏感。生后6个月,对他说话或唱歌,他会用眼睛看着你,可跟踪声源,能敏捷地寻找到发声的地方。当然这些都不绝对,也就是不能依靠表面的表现确认孩子听力是否有异常,只能作为初步判断,或者作为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的初步依据。
宝宝睡觉有哭有笑,是本能反应
我们来看看“微笑”的含义,即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表达愉悦、欢乐、幸福的方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手段。
很明显,初生的宝宝还不具备与人交流的能力,他们所展现的笑,是一种本能反应,如吃得满足、舒服,他们就会嘴角上扬,就会微笑;但是如果饿了、尿了或者哪里不舒服,就会咧嘴开哭。
所以,对于新生儿来说,睡眠中的哭或者笑都是本能反应。直到宝宝们慢慢地认识了自己的妈妈,形成视觉记忆,将妈妈与“食物来源”对等时,他的笑和哭才有了真正的含义。
宝宝睡觉有哭有笑,是睡眠周期的问题
我们知道睡眠按照深度分为三类:浅层睡眠、深度睡眠及眼动睡眠。其中,浅层睡眠是可以感知到四周声音的,这个睡眠状态下的宝宝能够感知到周围发生了什么;深层睡眠则是对外界感知十分薄弱,呼吸平缓有节奏;眼动睡眠是指睡眠的时候眼睛会左右转动,偶尔出现大波幅的脑波,非常不规律,身体会有些小动作,面部会出现笑、皱眉或者哭等行为动作。
宝宝睡觉有哭有笑,是因为正在做梦
可能有的宝妈会说:“这么点的宝宝就会做梦了?”
其实,不管是成人还是宝宝都会做梦,甚至宝宝在还是个胎儿时就已经开始做梦了。
有研究证明:胎儿在8个月左右神经系统开始逐渐发育完善,就已经开始在母体中做梦了。只不过,这个阶段的胎儿在母体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孕妇可能只感受到了宝宝踢肚子。
一般来说,宝宝做梦都是发生在浅睡眠的阶段,白天的经历会在宝宝脑海里重复出现,也就是说睡觉时做的梦很可能和白天的生活相关,如白天玩的开心,父母陪伴得很好,他在梦中可能就会笑;如果白天有让他不高兴的事情,或者看到了害怕的事情,他在梦中很可能就会哭。
总之,宝宝睡觉时哭或者笑时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对宝宝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有所帮助的,妈妈们不用担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使用图片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无法和版权者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邮件信(austar@austar-hearing.com)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文章内容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和用户了解听力相关资讯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相关文章